心源性水肿在中医学中属于“水气病”范畴,主要与心、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根据《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及后世医家的理论总结,其基本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心阳虚衰:心脏主血脉,心阳具有温煦全身的作用。若因各种原因导致心阳不足,则不能正常推动血液运行和水液代谢,从而形成水肿。
2.脾失健运: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即负责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当脾功能减弱时,水湿内停,可引起肢体浮肿。
3.肾气不足:肾脏是调节体内水平衡的重要器官,“肾主水”。如果肾气虚弱,则不能有效排除多余水分,导致下焦蓄水,进而出现全身性水肿。
4.气血两虚:长期疾病消耗或先天禀赋不足等原因造成气血亏损,使血液循环减缓,水分代谢异常,亦可引发水肿。
5.瘀血阻滞:心脉痹阻、血液运行不畅时,易形成瘀血。瘀血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它会进一步阻碍水液的正常循环和排泄,加重水肿症状。
综上所述,心源性水肿在中医看来主要是由于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治疗时应根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调补相应脏腑的功能,促进气血畅通、利尿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