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含铁食物摄入:日常饮食中应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红肉、猪肝、鸡鸭血、蛋黄、豆制品以及绿叶蔬菜等。同时注意维生素C的补充,它能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2. 改善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偏食挑食,确保膳食结构合理均衡,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以利于铁质的利用与储存。
3. 特殊人群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是缺铁性贫血高发群体,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并根据医生指导适当补充铁剂或调整饮食方案。
4. 治疗原发病因:对于存在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寄生虫感染等情况者,应积极寻找并治疗病因,减少体内铁质流失。
5. 健康教育普及:提高公众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认识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主动采取预防措施。
通过上述综合手段可以有效降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