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主要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这是最典型的表现,ST段在J点后0.08秒处呈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形成单向曲线。ST段抬高的程度通常超过0.2mV(肢导联)或0.4mV(胸前导联)。这种改变一般出现在心肌梗死后的数小时内,并可持续几天到几周。
2. T波倒置:在ST段开始抬高之前,T波可能会出现短暂的高尖。随着病情进展,T波逐渐变为负向,形成对称性深倒置T波,这是心肌缺血的重要标志之一。
3. 病理性Q波:当心肌梗死影响到一定范围时,在相应导联上会出现异常宽大且深度大于1/4R波振幅的Q波。病理性Q波是心肌梗死后瘢痕组织形成的直接证据,表示该区域的心肌已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4. R波递增不良: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导联从V1至V6逐渐向左移动,R波应该逐渐增高。但在心肌梗死时,这种规律可能被破坏,表现为R波幅度减小或消失。
5. 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颤等,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缺血导致的心脏电生理特性改变所致。
6. 其他非特异性改变:包括PR间期延长、QRS时限增宽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心肌梗死患者都会表现出上述典型的心电图特征。一些不典型的病例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ST-T改变或完全正常的心电图,因此临床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