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诊是医生通过手指敲击体表,藉以探测胸、腹部等脏器有无异常的一种检查方法。其主要目的包括判断肺部和心脏的边界,了解心肺等内脏器官的位置、大小、形状及性质(如密度);发现体内是否存在空腔病变或液体积聚等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工作:医生应先洗净双手,并保持温暖,以免因手冷而使患者感到不适。选择合适的体位,通常患者可采取坐位或者卧位,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调整姿势。
2. 直接叩诊法:即用手指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进行敲击。但这种方法较少使用,在特定情况下才会采用。
3. 间接叩诊法:这是最常用的叩诊方式。医生以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被检部位的表面,作为板指;然后右手食指或中指弯曲成弓形,用指尖轻巧而有节奏地敲击左手指甲,产生震动声波传递至体内。
4. 观察反应:通过听觉感知回声的变化来判断内部组织的状态。正常肺部叩诊呈清音,心脏、肝脏等实质性器官叩诊则为浊音或实音;若存在病理性改变,则可能出现鼓音(如气胸)、过清音(如肺气肿)或其他异常声音。
5. 记录结果:将所见所闻的信息详细记录下来,作为诊断参考。
在整个过程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