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是临床上常见的体征,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淋巴结直径多小于1厘米,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且不易触及。当出现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时,淋巴结可能会发生反应性增生或转移性病变,导致其体积增大,成为临床诊断中不可忽视的线索。
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感染性疾病:局部或全身性的细菌、病毒(如EB病毒感染)、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均可引起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结肿大。例如,颈部淋巴结肿大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下肢皮肤软组织感染。
2. 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导致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
3. 肿瘤性疾病:
- 恶性肿瘤的原发灶或转移灶累及局部淋巴结,如乳腺癌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可表现为全身多处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4. 反应性增生:非特异性刺激(如药物过敏)引起的反应性增生也可导致淋巴结增大,但通常为一过性且伴随其他症状。
5. 其他原因:代谢障碍、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引起淋巴结异常改变。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综合判断淋巴结肿大的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