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的关键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流行病学史 患者在发病前4-6周内是否有到过疫区,或有无与EHF患者的密切接触史。
2. 临床表现 主要包括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等“三痛”症状;颜面、颈胸部充血潮红(酒醉貌);以及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等。病情进展可出现少尿或无尿,严重者可并发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3.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早期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随后升高,血小板减少。
- 尿常规:可见蛋白尿、管型尿等异常。
- 特异性抗体检测:IgM抗体阳性是近期感染的标志;恢复期与急性期相比,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意义。
- 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核酸检测(如RT-PCR技术)和病毒分离培养等方法。
综合上述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必要时还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才能做出最终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