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与发展主要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负责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脾为后天之本,主管运化水谷精微;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当这三个脏腑的功能出现异常时,就可能引发眩晕。
具体来说:
1. 肝: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等情况下,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清窍失养而发为眩晕。
2. 脾:饮食不当、劳倦过度等因素可能导致脾虚湿困,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到脑部,造成脑髓失充而出现眩晕。
3. 肾:肾精不足或肾阴亏损时,无法滋养脑髓,同样会引起头晕目眩等症状。
此外,心和肺虽然不是主要因素,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对眩晕产生影响。如心血不足、心神不宁可致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表现;肺气虚弱则可能导致气血生成减少,间接引发或加重眩晕症状。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综合考虑各脏腑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