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主要是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或细胞壁的合成,抑制核酸或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影响代谢途径来发挥其抗菌作用。具体来说:
1. 干扰真菌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例如,多烯类抗生素(如两性霉素B)能够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孔道导致细胞内容物泄露,最终造成细胞死亡。
2. 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棘白菌素类药物(如卡泊芬净)可以抑制β-(1,3)-D-葡聚糖合酶的活性,阻止真菌细胞壁中重要成分β-(1,3)-D-葡聚糖的生成,从而破坏细胞壁结构完整性。
3. 抑制核酸或蛋白质合成:例如,氟胞嘧啶通过干扰DNA和RNA的合成来抑制真菌生长;而一些作用于核糖体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则阻止蛋白质正常翻译过程。
4. 影响代谢途径:如唑类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14α-去甲基化酶,阻断麦角固醇生物合成路径中的关键步骤,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和功能异常。
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下,抗真菌药物能够有效地对抗各种致病性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