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导致局部或全身肿胀的现象。引起水肿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水肿通常是因为长时间站立、怀孕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水肿的程度较轻,且在去除诱因后可自行缓解。
而病理性的水肿则与多种疾病有关,常见的原因包括:
1. 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血液回流受阻,造成下肢等部位的静脉压增高,液体从血管内渗出至组织间隙形成水肿。
2. 肾脏疾病: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会导致水钠潴留,引起全身性或局部性水肿。此外,蛋白尿也会导致低蛋白血症,进一步加重水肿症状。
3. 肝脏疾病:肝硬化晚期可伴有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从而引发腹水及下肢浮肿。
4.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时,新陈代谢率降低,容易出现黏液性水肿;而库欣综合症患者则可能因皮质醇水平过高而导致水钠潴留、体重增加和面部圆润等症状。
5.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等也可能导致或加重水肿。
中医认为,水肿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例如,“脾主运化”若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则易形成湿困中焦;“肾藏精”,肾阳不足则可致水液代谢异常;而肺失宣肃亦会导致水液运行不畅。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明确水肿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