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猪苓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中医内科职称考试

猪苓临床应用|用法用量是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中涉及的一部分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如下,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猪苓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中医内科职称考试:

【药用】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Pers.)Fries的菌核。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

【临床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症。

猪苓甘淡渗泄,利尿作用较为显着,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病症,常与茯苓、泽泻等品同用(如五苓散);阴虚者配阿胶、滑石等同用(如猪苓汤)。因其能利尿,故有分利水湿的功效,凡湿注带下,湿浊淋病,湿热泄泻等症,都可配合其它利水渗湿药或清热燥湿药同用。

【处方用名】猪苓、粉猪苓(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猪苓利水渗湿之功较茯苓为胜,但无健脾、宁心等作用,是与茯苓不同之处。

方剂举例】

四苓散(《明医指掌》):茯苓、泽泻、猪苓、白朮治大便溏泄,水肿,小便不利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

猪苓汤(《伤寒论》):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治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文献摘录】

《神农本草经》:「利水道。」

《珍珠囊》:「渗泻,止渴,又治淋肿。」

《用药心法》:「苦以泄滞,甘以助阳,叹以利窍,故能除湿利小便。」

《药品化义》:「猪苓味淡,淡主于渗,入脾以通水道,用治水泻湿泻,通淋除湿,消水肿,除黄疸,独此最为捷。」

《本草备要》:「行水利窍,与茯苓同而不补,耗津液,多服损肾昏目。」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