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专门整理了关于疮疡类疾病释义,如下:
痈分外痈、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生长于体表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局部红肿热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一般范围在6-9an者。内痈是指生长于脏腑内的脓肿,如肝痈、肺痈、肠痈。
有头疽初起即有粟米状脓头,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溃破之后,状如蜂窝,范围常超过9crnl)2上,甚至逾30cra者。
发病变范围较痈为大,初起在皮下疏松的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最为明显,四周较淡,边缘不清,3-5日皮肤湿烂,随即变黑腐溃,或中软不溃,伴见明显的全身症状。
疖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局部红肿热痛,但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在3cm以内,易成脓,易破溃,出脓即愈。
疔《黄帝内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丁。”此丁与疔同,泛指一切体表疮疡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者。但目前临床上所称的疔是指发病在颜面、手足等部位,病势急剧,易迅速蔓散,可造成损筋伤骨,甚或引起走黄危险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无头疽发于骨骼及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病变部位较深,患部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唯溃,难敛,溃后多损伤筋骨,如附骨疽(化脓性骨髓炎)、环跳疽(化脓性关节炎)。
流注流者,行也;注者,住也。流注是由他处病灶的毒邪,随血流扩散到肌肉深部停住,发生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初起漫肿微痛,结块不甚显著,皮色如常,发无定处,此处未愈而他处又起,容易走窜,即西医所称的多发性、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
丹毒皮肤突然变赤,如丹涂脂染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起病突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部皮肤掀红肿胀,并迅速向四周蔓延,或间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有时边消退,边发展,经治疗后一般在数日内治愈而他处又起。且易复发。
走黄由于疗毒走散人血、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化脓性感染。一般以颜面部疔疮合并走黄者最为多见。
内陷体虚之人生疮疡,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而引起的全身性化脓性感染。除疗疮毒邪走散人血称为走黄外,其他疮疡引起毒邪内传脏腑者称为内陷。临床上因有头疽并发者多见,故又称疽毒内陷,并因其发生在有头疽的各个阶段,又分为火陷、于陷、虚陷。
瘰疬因其结核累累如串珠状,故称瘰疬。发病多在颈侧、腋下、乳房、腹股沟等部位。病变表现为结块成核状,性质为阴证,与痨证有关,即西医所称的淋巴结结核。
流痰好发于骨和关节间,起病缓慢,化脓亦迟。溃后流脓清稀,或夹有败絮样(干酪样)物质,不易愈合,每多损伤筋骨而造成残疾,即西医所称的骨关节结核。
疫疗初起形如蚊迹蚤斑,多痒少痛,隔2天,疮形凹陷中黑,形如脐状,周围见灰绿色脓水,肿势散漫,绵软无根,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故与一般疔疮不同,多见于畜牧业或皮毛制革工人。好发于头面,其次是颈、手臂等部,即西医所称的皮肤炭疽。
烂疗因最易腐烂,其势更急,可危及生命,故也与一般疗疮不同。好发于小腿、足背的皮肉间,而臂、孺、手背等处则偶或有之,即西医所称的气性坏疽。
臁疮发生在小腿部的慢性溃疡,生于小腿下1乃、踝骨上100n的内外臆处。溃疡日久难敛,或虽经收口,每因破伤而复发,即西医所称的下肢慢性溃疡。
结核泛指一切皮肉之间的圆形肿块。多生于四肢或胸腹部,除急性化脓性疾患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称毕核、慢性淋巴结炎、痰核外,尚包括皮下囊肿及小的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此外,明清以前把乳房部的各种肿块也统称乳房结核,尔后以病的性质逐渐加以区分。
总之,古代文献中所说的结核,均指发生在皮肉间性质不同或不明的肿块,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病名,更不是指结核杆菌所致的结核疾患。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汇总到的全部内容啦,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