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骨疽的临床表现是中医外科主任医师考试涉及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
好发于气血未充、骨骼柔弱的小儿,尤以10岁以下男孩为多见。多发于四肢骨干,以胫骨最常见,股骨次之。常有明显化脓性病灶存在,或有外伤、感受邪毒等诱发因素。
(1)初期起病急骤,先有全身不适,寒战,继而高热达39℃~40℃,口干溲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初起患肢持续剧痛,疼痛彻骨,1~2日内即不能活动,然后出现皮肤微红、微热、胖肿,骨胀明显,若在大腿部则红肿不易发现,但用手指深压皮肤可见凹陷,病变的骨端有深压痛和纵轴叩击痛。
(2)成脓期化脓时间约在患病后3~4周之间,局部焮红、胖肿、骨胀明显,全身高热持续不退。
(3)溃后脓出初多稠厚,渐转稀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而形成窦道。患处可触及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药线或探针探之,常可触到粗糙的朽骨,此时即转为慢性,可迁延数年之久。以后常反复发作,大多数病例均有1个或数个不易愈合的窦道,窦口凹陷,周围常并发湿疮、脓疱以及色素沉着。必待朽骨出尽以后,疮口才能愈合。
本病若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则为并发内陷,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