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部位、经络辨证是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涉及的知识点,为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解答“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重难点—阴阳、部位、经络辨证”如下:
【考频指数】★★★★★
【考点精讲】
1.阴阳辨证: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一切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1)发病缓急:急性发病的病属阳;慢性发作的病属阴。
(2)病位深浅:病发于皮肉的属阳;发于筋骨的属阴。
(3)皮肤颜色:红活焮赤的属阳;紫暗或皮色不变的属阴。
(4)皮肤温度:灼热的属阳;不热或微热的属阴。
(5)肿形高度:肿胀形势高起的属阳;平坦下陷的属阴。
(6)肿胀范围:肿胀局限,根脚收束的属阳;肿胀范围不局限,根脚散漫的属阴。
(7)肿块硬度:肿块软硬适度,溃后渐消的属阳;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的属阴。
(8)疼痛感觉:疼痛比较剧烈的属阳;不痛、隐痛、不痛或抽痛的属阴。
(9)脓液稀稠:溃后脓液稠厚的属阳;稀薄或纯血水的属阴。
(10)病程长短:阳证的病程比较短;阴证的病程比较长。
(11)全身症状:阳证初起常伴有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症状渐次消失;阴证初起一般无明显症状,酿脓期常有骨蒸潮热、颧红,或面色(白光)白、神疲自汗、盗汗等症状,溃后尤甚。
(12)预后顺逆:阳证易消、易溃、易敛,预后多顺(良好);阴证难消、难溃、难敛,预后多逆(不良)。
2.部位辨证
(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多为风温、风热。
(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多为气郁、火郁。
(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寒湿、湿热多见。
3.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1)多气多血之经:大肠经、胃经;(手足阳明经:大胃)
治疗:注重行气活血。
(2)多血少气之经:小肠经、膀胱经、心包经、肝经;(小膀、手足厥阴经)
治疗:注重破血,注重补托。
(3)多气少血之经:三焦经、胆经、心经、肾经、肺经、脾经。(心脾肺肾焦胆)
治疗:注重行气,注重滋养。
4.外科疾病引经药:
手太阳经用黄柏、藁本;
足太阳经用羌活;
手阳明经用升麻、石膏、葛根;
足阳明经用白芷、升麻、石膏;
手少阳经用柴胡、连翘、地骨皮(上)、青皮(中)、附子(下);
足少阳经用柴胡、青皮;
手太阴经用桂枝、升麻、白芷、葱白;
足太阴经用升麻、苍术、白芍;
手厥阴经用柴胡、丹皮;
足厥阴经用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
手少阴经用黄连、细辛;
足少阴经用独活、知母、细辛。
【进阶攻略】
此部分内容可以多种题型考查,是常考点。阴阳辨证中注意区别阴阳证的高度、范围、硬度。掌握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引经药注意一个药物运用于多条经脉的情况。比如柴胡是手足少阳经和手足厥阴经的引经药。升麻、石膏是手足阳明经的引经药。
点击做题>>
推荐阅读:
【证书作用】考下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优势是什么?
【原创】收藏版!中医执业医师14大科目复习方法∣重点考点原创精粹~
【备考经验】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高频考点汇总
以上是“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重难点—阴阳、部位、经络辨证”的全部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