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开始,今天开始复习《中医外科学》,想必很多同学由于不是很了解这门课程,复习起来会稍显吃力。今天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点:阴阳辨证”的内容,这样更好理解。相关内容如下:
阴阳辨证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一切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一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1.发病缓急 急性发病的病属阳;慢性发作的病属阴。
2.病位深浅 病发于皮肉的属阳;发于筋骨的属阴。
3.皮肤颜色 红活焮赤的属阳;紫暗或皮色不变的属阴。
4.皮肤温度 灼热的属阳;不热或微热的属阴。
5.肿形高度 肿胀形势高起的属阳;平坦下陷的属阴。
6.肿胀范围 肿胀局限,根脚收束的属阳;肿胀范围不局限,根脚散漫的属阴。
7.肿块硬度 肿块软硬适度,溃后渐消的属阳;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的属阴。
8.疼痛感觉 疼痛比较剧烈的属阳;不痛、隐痛、不痛或抽痛的属阴。
9.脓液稀稠 溃后脓液稠厚的属阳;稀薄或纯血水的属阴。
10.病程长短 阳证的病程比较短;阴证的病程比较长。
11.全身症状 阳证初起常伴有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症状渐次消失;阴证初起一般无明显症状,酿脓期常有骨蒸潮热、颧红,或面色(白光)白、神疲自汗、盗汗等症状,溃后尤甚。
12.预后顺逆 阳证易消、易溃、易敛,预后多顺(良好);阴证难消、难溃、难敛,预后多逆(不良)。
二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局部和全身相结合、辨别真假及消长与转化。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点:阴阳辨证”相关内容,轻松备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