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开始,今天开始复习《针灸学》,想必很多同学由于不是很了解这门课程,复习起来会稍显吃力。今天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的操作要点”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内容,这样更好理解。相关内容如下:
针刺补泻是针对病证虚实而实施的针刺手法,是决定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以下介绍目前临床常用的单式补泻手法。
1.捻转补泻
根据捻转力度的强弱、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操作时间的长短,并结合捻转用力的方向,区分捻转补泻手法。
(1)补法
操作要点:
①进针,行针得气。
②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用力为主。
③反复捻转。
④操作时间短。
(2)泻法
操作要点:
①进针,行针得气。
②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用力为主。
③反复捻转。
④操作时间长。
注意事项:
①捻转补泻要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
②在多数腧穴均可应用。
③捻转补泻应与针刺基本手法中的捻转法相区别。
2.提插补泻
根据提插力度的强弱、幅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操作时间的长短,区分提插补泻手法。
(1)补法
操作要点:
①进针,行针得气。
②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
③反复提插。
④操作时间短。
(2)泻法
操作要点:
①进针,行针得气。
②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
③反复操作。
④操作时间长。
注意事项:
①提插补泻要在得气的基础上进行。
②宜在四肢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处应用。
③提插补泻应与针刺基本手法中的提插法相区别。

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高频考点:得气的定义、表现及临床意义
2020中医医师资格执业考试:6种临床常用针刺辅助手法
““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的操作要点”2020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更多医考信息、备考资料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执业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