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备考期,而此时,抓住重点、考点才是**的关键。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奉上“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生必备:苔质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薄、厚苔
厚薄舌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薄苔表现为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厚苔表现为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
临床意义 苔的厚薄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病位的浅深。
薄苔:属正常舌苔;主外感表证,或内伤轻病。
厚苔:主邪盛入里,或内有痰湿、食积等。
舌苔厚薄变化的临床意义
舌苔由薄转厚:提示病位由浅入深,邪气渐盛,为病进。
舌苔由厚转薄:提示正气胜邪,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
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气极盛,迅速入里。
舌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润、燥苔
临床意义——舌苔的润燥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
滑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主水湿、痰饮。
燥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体内津液已伤
糙苔——苔质粗糙如砂石,扪之糙手,津液全无——为热盛伤津之重证。
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边周薄,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
临床意义:主湿浊、痰饮、食积、顽痰
腐苔——苔质疏松,颗粒粗大,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边中皆厚,揩之易去。
若舌上黏厚一层,有如疮脓,则称脓腐苔。
临床意义:都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
舌苔薄腻——食积、脾虚湿困
舌苔白腻而滑——痰浊、寒湿内阻
舌苔黏腻而厚,口中发甜——脾胃湿热
舌苔黄腻而厚——痰热、湿热、暑湿等邪内蕴
病中腐苔渐退,续生薄白新苔 ——病邪消散
病中腐苔脱落,不能续生新苔 ——胃气衰败
剥落苔
剥落 观苔之剥落,可了解胃气胃阴之存亡及气血的盛衰,从而判断疾病预后。
前剥苔:舌前半部分舌苔剥脱。
中剥苔:舌中部分舌苔剥脱。
根剥苔:舌根部分舌苔剥脱。
花剥苔:舌苔多处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舌苔,界限明显。
地图舌:舌苔不规则地大片脱落,边缘厚,舌苔界限清楚,形似地图。
光剥苔:舌苔全部脱落,舌面光洁如镜又称为镜面舌或光滑舌。
类剥苔:剥脱处并不光滑,似有新生颗粒。
临床意义:一般主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亦是全身虚弱的一种征象。
舌红苔剥:多为阴虚。
花剥苔:为胃之气阴两伤。
花剥而兼有腻苔:为痰浊未化,正气亏虚。
舌淡苔剥或类剥:多为血虚,或气血两虚。
镜面舌而舌色红:胃阴干涸,胃乏生气。
舌色白如镜,甚至毫无血色:主营血大虚,阳气虚衰。
真、假苔
判断舌苔之真假,以有根无根为标准。真苔表现为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或刮之舌面仍有苔迹,舌苔像从舌体长出来的,又称为有根苔。假苔表现为苔不着实,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不像是从舌上长出来的,又称为无根苔。辨舌苔之真假,可判断疾病的轻重与预后。
病之初期、中期,舌见真苔且厚,为胃气壅实,病较深重。
久病见真苔,说明胃气尚存。
久病出现假苔,胃气匮乏,病情危重。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以上关于“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生必备:苔质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最后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