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对硬肿症的辩证论治,很多要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都想知道,医学教育网编辑经过多方搜寻,现将中医对硬肿症的辩证论治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硬肿症,中医病名。硬肿症是新生儿由于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原因引起的病证,临床从局部甚至全身皮肤、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本病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多见,若由于早产或感染所引起,夏季亦可发病。西医学称硬肿症为新生儿硬肿症。
硬肿症辩证要点:
本病可分为轻症和重症,主要从患儿体温、硬肿部位、硬肿面积来区别。若一般反应尚可,体温正常或不升,硬肿以下肢、面颊为主,硬肿面积50%者为重症,轻症多属寒凝血瘀证,重症多属阳气虚衰证。重症死亡率较高。
本病临床尚须辨别虚、寒、瘀孰轻孰重,患儿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反应极差的重症多属虚;反应尚可,全身欠温,四肢发凉,肌肤硬肿的轻症多属寒,两种证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瘀。
硬肿症治疗原则:
硬肿症的治疗原则是益气温和,活血化瘀,其中阳虚者温补脾肾,寒甚者散寒通阳,血瘀者行气活血。同时配合复温、中药外敷等法,可增强疗效。
硬肿症证治分类:
(1)寒凝血涩
证候:全身欠温,四肢发凉,反应尚可,哭声较低,肌肤硬肿,难以捏起,硬肿多局限于臀、小腿、臂、面颊等部,色暗红,青紫,或红肿如冻伤。指纹紫暗。
分析:本证为轻症,系体弱小儿中寒而致,阳气不足,复感外寒故全身欠温,四肢发凉;寒凝则气滞血瘀而见皮肤暗红,青紫。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白芍、桂枝、细辛。
(2)阳气虚衰
证候: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反应极差,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吸吮困难,面色苍白,肌肤板硬而肿,范围波及全身,皮肤暗红,尿少或无。唇舌色淡,指纹淡红不显。
分析:本证多属重症,阳气衰弱则全身冰冷,僵臣吵动;阳气虚衰,经脉不利则面色苍白,肌肤板硬而肿。
治法:益气温阳,调和气血。
方药:参附汤加味。
常用药:人参、黄芪、制附子、巴戟天、桂枝、丹参、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