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清虚热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地骨皮: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肝、肺经,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等症。
2. 青蒿:青蒿味苦、辛,性寒,归肝、胆、肾经,能清虚热、解暑、截疟。主要用于治疗温病后期的低热不退、疟疾及夏季中暑发热等症状。
3. 知母:知母味甘、苦,性寒,入肺、胃、心包络,具有滋阴润燥、清热泻火的作用。适用于内伤发热、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口渴多饮等症。
4. 丹皮:牡丹皮味辛、微寒,归心、肝经,有凉血活血、退虚热的效果。常用于治疗温病后期的夜热早凉、斑疹发红等症状。
5. 生地黄:生地黄味甘、苦,性微寒,入心、肝、肾三经,可养阴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因血分不足所致的心烦失眠、口干舌燥等虚热症状有良好疗效。
6. 鳖甲:鳖甲味咸、平,归肝、肾两经,功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适用于治疗由于肝肾亏损造成的潮热盗汗、遗精滑泄等问题。
以上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合理配伍使用,并且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
2025年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及教材已经陆续公布(点击查看>>),各位考生要抓紧时间开始备考复习!为了更好准备2025医师资格考试,不管是零基础还是老考生,拿证都不在话下,首先需要先明确好自己的备考规划,医学教育网老师们结合教材及大纲变动,整理重要的2025年医师资格考生必备0元即可领取《领学启航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