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职称

首页 > 中医针灸职称 > 主任复习资料 > 正文

艾炷灸的施灸方法

医学教育网2020-01-09 15:00
大号

“艾炷灸的施灸方法”童鞋们快点看过来!以下是医学教育网小编的汇总:

艾炷灸包括直接灸和间接灸两大类。

1. 直接灸

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点燃施灸,又称明灸、着肤灸。临床上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1)化脓灸  又称瘢痕灸,属于烧灼灸法,用蚕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施灸前,要注意病人体位的平正和舒适,以及所灸穴位的准确性。局部消毒后,可涂以大蒜液或凡士林,增加艾炷对皮肤的粘附力。点燃艾炷后,烧近皮肤时病人一般会因烧灼感到剧痛,为了减轻疼痛,可轻轻拍打局部,亦可用麻醉法来防止。灸完一壮后,除去灰烬,再依前法灸之。灸满所需壮数后,可在灸穴上帖敷消炎药膏,每天换一次。大约1周可化脓形成灸疮。停灸后5~6周灸疮结痂脱落,留有瘢痕。本法适于虚寒证,实热和虚热证不宜用,头面颈项不宜用,每次用穴不宜多。如用麦粒大的艾炷烧灼穴位,痛苦较小,可连续灸3~7壮,灸后无需药膏敷治,称为麦粒灸,适于气血两亏者。

(2)非化脓灸  又称无瘢痕灸,属于温热灸法,点燃艾炷后,当病人感到烫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连续灸3~7壮,局部出现红晕为止。灸后不发灸疮,无瘢痕,易为病人接受。

2. 间接灸

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用药物等衬隔,又称隔物灸。常用的有:

(1)隔姜灸  将生姜切成约2厘米厚的片,用针在其中间穿几个孔,置于穴位上,把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适于风寒咳嗽、虚寒腹痛、呕吐、泄泻、风寒湿痹等寒湿阻滞者。

(2)隔蒜灸  用独头大蒜切成1厘米厚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穴位上,把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每穴每次可灸5~7壮,隔2~3日一次。适于痈疽未溃、瘰疬、肺痨等寒湿化热者。如用大蒜捣成泥糊状,均匀铺于脊柱(大椎至腰俞)上,约2厘米厚、7厘米宽,周围用棉皮纸封固,然后用艾炷置其上,点燃施灸,则称为铺灸法,可用治虚劳顽痹。

(3)隔盐灸  将干燥食盐块研细末,撒满脐窝,在盐上面置放生姜片和艾炷施灸。适于寒证吐泻、腹痛、癃闭、四肢厥冷等塞滞气虚者,本法有回阳救逆作用。

此外,还有隔附子饼、隔胡椒等间接灸法。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汇总的全部内容啦,想了解更多考试知识及内容请持续关注医学教育网。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内容丰富 题量给力

免费试用

198起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