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治疗是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一、急性菌痢的治疗多数患者病后l一2周可自愈,但适当的病原治疗可以加快恢复过程,防止恢复期带菌或慢性带菌。
1.一般治疗早期应卧床休息,按肠道传染病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或连续两次便培养阴性。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有脱水以及呕吐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液。腹痛明显者可予阿托品等解痉止痛,发热者可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2.病原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当地流行菌株药敏试验或者患者大便培养的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平时不常用的、易被肠道吸收的口服药物,病重或估计吸收不良时可注射给药;抗菌药量要足,疗程一般不宜短于5—7天。
(1)喹诺酮类首选
(2)磺胺类常用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次2片,每日2次,首剂加倍。过敏者禁用,孕妇及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3)小檗碱O.3g,每天3次,连用5—7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抗生素类常用的如庆大霉素、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三代头孢菌素等。
二、中毒型菌痢的治疗
中毒型菌痢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正确和及时的抢救与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应把好高热惊厥、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三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抢救、早治疗。
治疗包括:选择高效的抗菌药物抗菌治疗,退热止惊,抗休克(扩容、补碱纠酸、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糖皮质激素),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改善微循环,脱水降低颅内压,应用糖皮质激素,吸氧,必要时可用呼吸兴奋剂或气管内插管与气管切开,用人工呼吸器)。
三、慢性菌痢的治疗
治疗慢性菌痢应采取以抗菌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1.抗菌治疗应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或根据大便培养药敏试验结果,联合或交替应用两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适当延长疗程至两周左右。如肠镜检查肠黏膜有溃疡者,宜用抗菌药物保留灌肠。
2.处理肠道菌群失调和肠功能紊乱由于久痢体虚,长期应用各种抗菌药物治疗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及菌群失调,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