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面色的方法是中医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考点,为了帮助中医助理医师的考生朋友们更好的复习,医学教育网的小编特为您整理如下:
望色,又称色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一般以望面部色泽为主
(一)面部色诊原理
面部色诊原理:面部血脉分部丰富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1)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
(2)面色与脏腑有内在联系
(二)面部色诊的意义
1、判断气血的盛衰:
2、识别病邪的性质:
3、确定疾病的部位:
气色正常:脏腑未伤,正气未挫,预后较好,其病易治
气色不正常:脏腑已伤,正气已虚,
预后不佳,其病难治
色与泽的关系
色与泽,又称“气色”
色属阴,主血,反映血液的盈亏
泽属阳,主气,反映脏腑精气和津液盛衰
《内经》记载望色的方法
(1)按照五色与五脏对应的关系
青——肝
赤——心
黄——脾
白——肺
黑——肾
按照颜面的脏腑分部位诊图(1)
按照颜面的脏腑分部位诊图(2)
(三)望色十法
(四)常色与病色
1、常色:健康人面部的色泽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气,有神气
(1)主色──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色泽
(2)客色──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
常色
2、病色
(1)五色善恶顺逆
善色-五色光明润泽
虽病脏腑精气未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胃气尚荣于面,“气至”,预后良好
恶色-枯槁、晦暗、暴露
气血匮乏,脏腑精神衰败,不能上荣于面,“气不至”,预后较差
《素问 五脏生成篇》
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
白如豕膏、黑如乌羽
青如草兹、赤如血、黄如枳实、
白如枯骨、黑如炲
(2)五色主病
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阴寒内盛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心阳虚衰
面色青灰,突发剧烈心痛-心阳暴脱
眉间、唇周青灰-小儿惊风
五色主病
2、赤色 主热证,亦可主戴阳证
实热:满脸通红、目赤
虚热:午后颧红
戴阳证:面红如妆
五色主病
3、黄色 主虚证、湿证
虚证:脾虚──黄胖(黄而虚浮)
血虚──萎黄(淡黄枯槁无光)
黄疸:阳黄──黄而鲜明如橘子
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
五色主病
4、白色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淡白无华──气血不足
恍白──阳虚水泛
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凝滞
大失血证
五色主病
5、黑色 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
肾虚:阳虚──面黑暗淡
阴虚──黑而干焦
水饮:眼眶黑
瘀血:黧黑,肌肤甲错
(五)色、脉、证合参
1.注意病色与常色的比较
2.注意整体色诊与分部色诊相结合
3.注意面部色泽的动态变化
4.注意非疾病因素对面色的影响
小结
1、神的含义、得神、失神、假神
2、常色:主色、客色
3、病色:五色善恶
4、五色主病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望面色的方法的文章,希望中医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朋友们可以认真复习积极准备,祝考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