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治疗疳证常用的中药有哪些?

在中医儿科学中,疳证是一种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治疗疳证时,常采用健脾消积、养血安神等方法,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患儿健康成长。常用的中药包括:
1. 山楂:具有消食化积的作用,适用于饮食积滞引起的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2. 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水肿、泄泻等症。
3. 白术:能够补气健脾,对于因脾气不足导致的食少便溏有良好效果。
4. 陈皮:行气宽中,燥湿化痰,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及胸闷等症状。
5. 麦芽:消食开胃,适宜于米面等淀粉类食物积滞的情况。
6. 扁豆衣(或扁豆):健脾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问题。
7. 槟榔:杀虫驱蛔,同时也有一定的行气导滞作用。
8. 甘草:调和诸药,补中益气,可缓解其他药物可能带来的刺激性。
9. 当归:养血活血,对于气血两虚型的疳证尤为适用。
10. 莲子心:清心安神,对伴有烦躁不安、睡眠不佳的小儿有辅助治疗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灵活配伍上述药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除了使用中药外,还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并配合适当的生活护理措施,共同促进患儿康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280

查看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