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目态异常有何临床意义?

目态异常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能够反映人体内在脏腑功能的状态以及气血津液的变化。眼睛是五脏六腑精气上注之处,因此目态的变化往往与脏腑功能的盛衰、气血的盈亏密切相关。具体来说:
1. 目赤:多见于肝火上炎或肺热壅盛的情况。如果两眦红赤,则可能是心火亢旺;白睛红赤则常为肺热所致。
2. 眼睑下垂(睑废):可能与脾虚气陷有关,表现为眼睑无力、容易疲劳等症。
3. 目胞肿胀:常见于水湿内停或肾阳不足。如伴有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症状,则更倾向于肾阳虚损之象。
4. 瞳孔异常:瞳孔散大可因肝风内动引起,亦可见于中毒等情况;瞳神紧小则多见于肝郁化火或者心肾不交所致的心悸失眠等症。
5. 目眩、视物模糊:这可能是由于血虚不能上荣于目,或者是肝阳上亢所导致。若伴有头晕耳鸣等症状,则更倾向于后者。
6. 眼球突出(突眼):多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联,在中医中可能归因于气滞痰凝、肝火旺盛等因素。
7. 目泪汪汪或流泪不止:这可能是由于风寒外袭引起的“迎风流泪”,也有可能是肝胆湿热所致的“目眵”。

总之,通过观察患者眼睛的状态变化,可以为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线索。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还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并非所有的眼部异常都具有明确的病理意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280

查看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