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中,寒性呕吐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寒或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对于这种情况,在针灸治疗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温中散寒、和胃降逆作用的穴位进行配穴。
常用的主穴有:
- 中脘: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此穴是调理胃肠的重要穴位,可以温中散寒、止呕。
-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三里为强壮要穴,能健脾和胃、调气行血。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加用以下配穴:
- 内关:手腕横纹上2寸,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此穴可宽胸理气、降逆止呕。
- 公孙:位于足内侧,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凹陷中。公孙穴可以健脾和胃、调肝利胆。
实际临床应用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其他体征来选择最合适的穴位组合,并调整针刺手法和刺激强度。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