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期,根据中医理论,可以通过针灸治疗来促进患者的康复。常用的穴位有以下几个:
1.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上,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此穴可以醒脑开窍、调和阴阳。
2. 风池穴:位于颈项部,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与风府穴相平。针刺此穴可疏风解表、清头目。
3.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指关节处。合谷穴具有较好的调理气血作用,对于面瘫等后遗症有良好效果。
4.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此穴位可以疏风清热、通络止痛。
5.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三里穴是强壮要穴,可增强体质、调理脾胃功能。
6.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方四横指处。此穴位可以调和肝脾肾三经之气血,对于下肢无力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生还会结合其他相关穴位进行综合治疗。在实际操作中,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来实施针灸疗法,并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