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在中医学中属于“水肿”、“尿浊”等范畴,其病机复杂,涉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中医辨证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1. 肺失宣肃:表现为面部浮肿,晨起明显,伴有咳嗽、气短等症状。治法以宣肺利水为主,常用方剂如越婢加术汤等。
2. 脾虚湿阻:主要表现有全身水肿,按之凹陷不易恢复,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治疗时应健脾化湿,可选用五苓散、参苓白术散等方药。
3. 肾气不足:出现腰膝酸软无力,夜尿频多,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方法为补肾益气,常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药物。
4. 湿热内蕴:患者可有小便短赤或浑浊,口苦咽干,舌苔黄腻等特点。此时需清热利湿,可用龙胆泻肝汤、八正散等方剂。
5. 血瘀水停:表现为皮肤紫斑,尿中带血,肢体麻木等症状。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行气消肿,可选择桃红四物汤加减。
中医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具体应用时还需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此外,在采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度劳累及不良情绪刺激,以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