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坐骨神经痛多因风、寒、湿邪侵袭,或肝肾不足、气血瘀滞等因素导致。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1. 风寒湿痹型:表现为下肢疼痛沉重,遇冷加剧,活动后减轻,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治疗上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常用方剂如独活寄生汤加减。
2. 肝肾亏虚型:主要症状为腰腿酸软无力,劳累后加重,休息可缓解,伴有头晕耳鸣等症,舌红少津,脉细弱。治疗应以滋补肝肾、强筋健骨为主,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3. 气血两虚型:患者常感全身乏力,面色苍白,下肢疼痛绵绵不休,遇劳则甚,休息稍可缓解,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治法宜益气养血,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4. 气滞血瘀型:此类型患者多有明显的外伤史或者久病不愈的历史,疼痛剧烈如针刺或刀割样,夜间加重,拒按喜暖,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治则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原则,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味。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以结合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来提高疗效,并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具体用药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由专业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