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输出量减少:由于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导致每分钟心脏向全身输送的血液量(即心输出量)降低。这会影响到身体各器官和组织的正常代谢需求。
2. 射血分数异常:射血分数是指每次心跳时左心室排出的血量占舒张期末容积的比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出现射血分数下降的情况。
3. 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细胞的功能受损或数量减少,导致心脏在收缩期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入主动脉,进而影响整个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效率。
4. 舒张功能障碍:除了收缩问题外,慢性心力衰竭还可能导致心脏舒张时的异常,如心室壁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等现象,使得心脏在舒张期不能充分地充盈血液。
5. 代偿机制启动:为了应对上述变化,机体可能会通过提高交感神经活性、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方式来试图维持正常的心输出量。然而这些代偿措施长期作用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速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影响了心脏的泵血功能,并通过多种机制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