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职称 > 精华问答 > 正文

如何监测DIC患者凝血功能?

热点内容推荐

主管护师每日一练> 立即了解课程详情>
考试政策详细解读> 精编资料免费下载>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全身微循环中广泛形成微血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监测DIC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几个关键的监测指标:
1.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减少是DIC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小板数量会逐渐下降。
2. 凝血酶原时间(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这两个指标可以反映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状态。在DIC患者中,这两项指标通常延长,表明凝血功能受损。
3. 纤维蛋白原水平:纤维蛋白原是形成血栓的重要成分之一,在DIC过程中会被大量消耗,因此其浓度会降低。
4. D-二聚体检测: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当体内存在大量微血栓时,D-二聚体的水平将显著升高,这有助于诊断和监测DIC的发展。
5. 抗凝血酶III(AT-III)活性测定:抗凝血酶III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抗凝物质,在DIC中其活性可能会下降。
6.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该试验用于检测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阳性结果提示有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现象存在。

通过定期监测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有效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6年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按协议重学

1480

查看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