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涉及肠道功能障碍、体液和电解质失衡以及全身性的反应。下面详细解释这些变化:
1. 肠道功能障碍:当发生肠梗阻时,肠腔内的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受阻部位,导致近端肠管扩张积气积液。随着病情进展,肠壁会变得水肿、充血甚至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引起肠壁坏死和穿孔。
2. 体液与电解质失衡:由于大量液体在肠道内被吸收但不能排出,患者会出现脱水及低钠血症等水电解质紊乱。此外,呕吐也是导致这些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上段小肠梗阻时更为明显。
3. 全身性反应:随着病情的发展,毒素可通过受损的肠粘膜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了解这些病理生理变化对于诊断和治疗肠梗阻至关重要,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