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异常、永久性的扩大。这种病态扩大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感染、免疫缺陷、遗传因素等。
病理生理变化主要包括:
1. 支气管壁结构破坏: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支气管壁内的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受到损伤,使支气管失去正常的弹性和支撑力,最终形成囊状或柱状扩张。
2. 炎症反应加剧:病灶处存在持续性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浸润于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和蛋白酶,进一步破坏局部结构并促进疾病进展。
3. 黏液分泌增多且排泄障碍:受累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功能受损,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导致黏液清除能力下降。同时,由于慢性炎症刺激,杯状细胞数量增加,产生大量黏稠的痰液,容易滞留在扩张的支气管内,形成黏液栓塞。
4. 细菌定植与感染:支气管内的积液为细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常伴有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性强的病原体更容易在这些部位定植和繁殖,加重病情发展。
5. 肺功能减退:随着疾病的进展,肺组织弹性下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可引起低氧血症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长期慢性缺氧还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甚至出现肺源性心脏病。
综上所述,支气管扩张症的病理生理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面的改变。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疾病本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