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心理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感知觉迅速发展:婴儿出生后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能力会迅速增强。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探索世界,并逐渐能够区分不同的声音、颜色和形状。
2. 动作技能逐步完善:随着身体的成长,婴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也在不断提高,从最初的无目的动作到有意识地抓握物品,再到学会翻身、坐立、爬行直至行走。
3. 语言能力的萌芽与成长:大约在1岁左右,婴儿开始发出有意义的声音,并逐渐学习简单的词汇和句子。这一过程中,父母或照顾者的言语刺激对促进其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4. 社会性行为初现端倪:婴幼儿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展现出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如通过微笑、哭泣等方式与成人互动;同时也会模仿成人的表情和动作,这是社会化过程的开始。
5. 自我意识的发展:大约在18个月至2岁之间,孩子开始形成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认识。他们能够从镜子中认出自己,并表现出对个人物品的所有权意识。
6. 情绪情感逐渐丰富:随着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的增长,婴幼儿的情绪表达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除了基本的快乐、悲伤之外,还会出现害羞、嫉妒等更为细腻的情感体验。
以上这些特点构成了婴幼儿期心理活动发展的基础,为后续的心理成长奠定了重要的基石。对于
护理人员而言,了解这一阶段儿童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更好地提供支持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