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物使用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身体状况以及对药物的反应等,选择最适合的镇痛药物和剂量。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一刀切”。
2. 按阶梯给药: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即从非阿片类药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弱阿片类药物,最后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3. 口服给药为主:尽可能采用口服途径给药,因为口服方式方便、经济且易于控制剂量。当无法通过口服用药时,可考虑其他如贴剂、直肠或静脉等方式。
4. 定时给药:为了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达到持续镇痛的效果,应按照药物半衰期定时给予,而不是等到疼痛发作时才给药。
5. 密切观察副作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等,并及时处理。
6. 调整剂量: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及耐受性适时调整药物种类和用量,以求达到最佳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7. 教育与支持: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镇痛药物使用的正确知识,包括用药目的、方法、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等,并给予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