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损伤的病理变化主要可以分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损伤两大类,每种类型又可细分为不同的阶段或形式。
1.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 主要表现为肾脏功能突然下降。其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性和坏死、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肾前性、肾实质性和肾后性三种类型。
- 肾前性:主要是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或心脏输出量下降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引起的。
- 肾实质性:直接损害了肾脏组织,如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 肾后性:由尿路阻塞引起。
2. 慢性肾损伤(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病理特点包括:
- 肾单位进行性丧失,表现为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和血管病变。
- 逐渐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并伴有血压升高。
- 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此时肾脏几乎完全失去正常功能。
这些病理变化不仅影响了肾脏自身的结构与功能,还可能对全身其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肾损伤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