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人的肝功能监护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预后。在对重症病人进行肝功能监护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肝酶水平监测: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这些指标的异常升高可以提示肝脏细胞损伤或胆汁排泄障碍。
2. 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间接胆红素测定:高胆红素血症是肝功能损害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监测其变化趋势有助于评估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及是否有黄疸的发生。
3. 白蛋白水平检测:白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其浓度下降可能表明肝脏合成功能减退。同时低白蛋白还会导致循环容量不足和水肿等问题。
4.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项目,因为肝脏是产生多种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因此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及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5. 肝性脑病的早期识别与处理:重症患者可能因肝功能衰竭而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症状,这需要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并及时干预。
6. 药物代谢情况监控: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重症病人来说,了解其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至关重要。某些药物在肝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蓄积或毒性反应。
7.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等可以帮助发现肝脏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等情况。
综上所述,在重症病人的
护理过程中,
护士需要与医生紧密合作,定期评估上述各项指标,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