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也称为甲减,是一种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所导致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甲状腺自身因素:最常见的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病),即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甲状腺组织视为外来物质进行攻击,导致甲状腺功能受损,无法正常产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
2. 碘代谢异常: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当人体摄入过多或过少时都会影响到甲状腺的功能。比如长期缺碘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和甲减;而某些药物(如锂盐)可能干扰碘的利用过程,从而引发甲减。
3. 垂体-下丘脑轴功能障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前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调节,而TSH又受到下丘脑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调控。如果这个轴的功能出现异常(如垂体瘤、下丘脑病变等),则可能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
4. 甲状腺破坏或切除:手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不足或者放射性碘治疗过度也会造成甲减。
5. 遗传因素:少数情况下,遗传缺陷可导致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或酶缺乏症(如脱碘酶活性降低),这些都可能引起新生儿甲减。
6.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甲状腺药、胺碘酮等可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长期使用有可能诱发或加重甲减症状。
7. 其他因素:包括年龄增长导致的功能衰退、感染(特别是病毒性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甲减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