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肝脏与成人的肝脏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代谢特点上存在一些显著的不同,这些差异对临床诊疗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
1. 解剖学上的区别:婴儿出生时,肝重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高,约为4%左右,而成人这一比例大约为2%。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肝脏的相对重量逐渐减少至成人的水平。此外,新生儿和婴幼儿期肝脏位置较高且偏右,触诊时可在右肋缘下触及边缘。
2. 生理功能上的差异: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肝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导致其解毒、合成蛋白质等功能较弱。例如,新生儿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较低,因此对某些药物或毒素的代谢能力较差,容易发生黄疸等现象。随着年龄增长,这些功能逐渐完善。
3. 代谢特点的不同:儿童肝脏在脂肪酸氧化、氨基酸分解等方面与成人有显著差异。比如婴幼儿期由于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I活性较低,导致长链脂肪酸利用受限;而某些特定的氨基酸如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在婴儿体内的代谢途径也不同于成人。
4. 药物动力学上的区别:儿童肝脏对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过程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吸收:新生儿胃肠道pH值较高,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
- 分布:儿童体内水分比例高,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使得水溶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容积增大。
- 转化:如前所述,新生儿和婴幼儿期肝酶活性较低,导致部分药物代谢减慢。
- 排泄:婴儿肾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影响药物从体内清除的速度。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儿童肝脏的特殊性,合理用药并密切监测其生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