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下是诊断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几个方面:
1. 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了解患儿是否有结核接触史或既往有无结核病史,注意观察患儿的一般状态、神经系统表现如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等,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
2. 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手段之一。典型的改变包括细胞数轻至中度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升高,葡萄糖降低以及氯化物减少。此外,抗酸染色可找到抗酸杆菌但阳性率较低。
3.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以发现脑膜强化、基底池积液及脑积水等特征性改变,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4. 血常规和其他相关检测:血象可能正常或者有轻度升高。PPD试验(结核菌素皮试)阳性支持结核感染的诊断但并非特异性指标;T-SPOT.TB或QFT-GIT等新型免疫学方法对活动性结核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5. 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脑脊液中分离到结核杆菌或者通过PCR技术直接检测结核DNA,为确诊提供最直接的证据。然而这些检查耗时较长且阳性率不高,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6. 排除其他疾病:需要排除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膜炎症。
综合上述信息,并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做出诊断。如果高度怀疑结核性脑膜炎但缺乏明确的病原学依据时,可考虑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并密切随访观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