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分期主要依据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是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共同制定的TNM分期系统,其中T表示原发肿瘤的情况,N代表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M则指是否有远处转移。
1. 0期:也称为原位癌,此时肿瘤仅限于黏膜层内,没有侵犯到更深层组织,也没有出现淋巴结或远端器官的转移。
2. I期:肿瘤已穿透黏膜下层到达肌肉层但未超出肠壁,且无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此阶段的大肠癌通常预后较好。
3. II期:分为IIA、IIB和IIC三个子期:
- IIA: 肿瘤侵犯到浆膜或直接扩展至邻近器官组织,但没有淋巴结转移;
- IIB: 与IIA类似,只是肿瘤穿透了肠壁全层;
- IIC: 同样是肿瘤穿透肠壁全层,并且有1-3个区域淋巴结受累。
4. III期:分为III A、B和C三个子期:
- IIIA: 肿瘤局限于黏膜下层或肌层,伴有1-3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 IIIB: 肿瘤侵犯至浆膜或直接扩展到邻近器官组织,并有4个及以上区域淋巴结受累;
- IIIC: 无论肿瘤是否穿透肠壁全层,只要有6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5. IV期:此阶段的特征是存在远处转移,如肝、肺等部位。根据转移的程度和数量,IV期又可细分为IVA(单一器官多发转移或两个不同器官单发转移)和IVB(多个器官受累或者广泛播散性转移)。
每个分期的具体治疗方法会有所不同,早期发现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地对大肠癌进行分期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