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冠状动脉内膜。其病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这是粥样硬化最早期的变化之一,表现为血管内皮的通透性增加、炎症反应增强等。
2. 脂质沉积: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穿过受损的内皮进入动脉壁,在此被氧化修饰成为ox-LDL。巨噬细胞吞噬这些脂质后转变为泡沫细胞,并在内膜下聚集形成脂纹或脂斑。
3. 纤维增生与钙化:随着疾病进展,平滑肌细胞从媒体迁移到内膜并开始增殖和分泌结缔组织基质成分如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钙盐沉积,导致动脉壁变厚硬化。
4. 斑块形成及破裂:在上述病理改变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由脂质核心、纤维帽构成的粥样斑块。当斑块不稳定时可能发生破裂,诱发血栓形成,进而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严重后果。
这些变化共同作用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影响心肌供血,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