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免疫反应具有一定的特点。首先,在感染初期,人体主要通过非特异性免疫来对抗病原体,如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发挥吞噬和杀伤作用。随着疾病的进展,特异性免疫尤其是细胞免疫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1. 细胞免疫:在肺结核的免疫反应中,T淋巴细胞起着关键的作用。当人体初次接触结核杆菌时,抗原呈递细胞(如巨噬细胞)会将细菌抗原提呈给CD4 T细胞,激活这些T细胞分化为Th1型辅助性T细胞,产生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和增强其吞噬、杀菌能力。同时,Th17细胞也会参与其中,分泌IL-17等促炎因子,进一步招募中性粒细胞到感染部位。
2. 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核杆菌感染后,机体可产生针对某些抗原成分的迟发性变态反应(DTH),即当再次遇到相同或类似抗原时,会发生局部炎症反应。这种反应通常在初次接触抗原后的48-72小时内出现,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3. 免疫耐受与免疫逃逸:部分患者体内可能存在对结核杆菌的免疫耐受现象,即尽管存在特异性T细胞应答,但其功能受到抑制或无法有效清除病原体。此外,结核分枝杆菌还具有一系列免疫逃逸机制,如改变表面抗原、进入非激活状态等,从而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
总之,肺结核的免疫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了解这些特点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