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脓胸形成的初期阶段,由于细菌感染或其他病原体侵入胸膜腔,导致胸膜炎症反应。此时,胸膜表面会出现充血、水肿等现象,随着病情发展,胸膜腔内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会渗出到胸膜腔内,形成渗出液。
随着感染的进一步加重,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增多,并开始凝固,使原本自由流动的液体逐渐变得粘稠。这些纤维蛋白不仅沉积在胸膜表面,还可能将两层胸膜粘连在一起,限制肺部的正常扩张和收缩功能,影响呼吸运动。
如果脓胸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程进入慢性期后,炎症反应持续存在,会导致胸膜增厚、硬化,甚至形成包裹性积液或脓肿。此时,肺组织可能受到压迫而出现萎陷,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
护理工作中,对于疑似或者确诊为脓胸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根据病情采取穿刺抽液、引流等措施,以减轻症状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