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脑梗死常用的辅助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头部CT扫描:这是最常用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快速显示脑内是否有出血或梗死病灶。急性期CT可能无法立即显示出小范围的梗死区域,但可以排除脑出血等其他疾病。
2.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发现早期的小梗死灶更为敏感,尤其是弥散加权成像(DWI),能够在发病数小时内即显示异常信号改变。此外,灌注成像、血管成像等技术也有助于评估脑血流和血管状况。
3. 血液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基础生化指标的检测,以及凝血功能测试如PT/INR、APTT等,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并排除其他潜在病因。
4. 心电图(ECG)和心脏超声:用于评估是否存在心源性栓塞的风险因素,比如房颤、心肌梗死或瓣膜病等。
5. 颈动脉彩超或CTA/MRA:可以观察颈部大血管有无狭窄或闭塞现象,判断是否因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供血不足。
6. 脑电图(EEG):虽然对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帮助不大,但对于伴有意识障碍或者疑似癫痫发作的患者仍有必要进行检查。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