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生理
PS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其成份为糖5%、蛋白质5%—10%,脂类85%—90%,脂类中棕榈酰卵连脂是起表面活性作用的主要物质。PS中可与磷脂结合的蛋白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包括SP—A、SP—B,SP—C,和SP—D,利于PS分布并可增加其表面活性作用PS于孕18-20周开始产生,缓慢增加,35—36周达肺成熟水平。PS覆盖在肺泡表面,可降低其表面张力,防止呼气膜肺泡萎陷,保持功能残气量稳定肺泡内呀,减少液体自毛细血管向肺泡渗出。早产使PS不足或缺乏,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呼气膜FRC明显减少,肺泡萎陷入,肺顺应性降低,吸气时作功增加并且肺泡难以充分扩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CO2潴留(呼吸性酸中毒),由于肺泡通气量减少,而肺泡血流相对正常,通气/血流值降低,引起缺氧、进而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缺氧及混合性酸中毒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漏出,肺间质水肿和纤维蛋白沉着于肺泡内表面形成嗜伊红透明膜,使气体弥散障碍,加重缺氧和酸中毒,进而抑制PS合成,形成恶性循环,重者也可发生PP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