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病理学 > 正文

肠阿米巴病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升结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和直肠,严重病例整个结肠和小肠下段均可受累。病变为伴组织溶解液化的坏死性炎,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1.急性期 病变肉眼观,早期在肠粘膜表面可见多数隆起的灰黄色帽针头大小的点状坏死或浅在溃疡。病变进展时,坏死灶增大,呈圆形钮扣状,周围有出血带包绕。此时滋养体在肠粘膜层内不断繁殖,破坏组织,并穿过粘膜肌层达到粘膜下层。由于粘膜下层组织疏松,阿米巴易于向四周蔓延,坏死组织液化脱落后,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边缘呈潜行性,对本病具有诊断意义。溃疡间粘膜正常或仅表现轻度卡他性炎症。在严重的病例,邻近溃疡可在粘膜下层形成遂道样互相沟通,其表面粘膜可大块坏死脱落,形成边缘潜行的巨大溃疡,其直径可达8~12cm.

镜下,阿米巴引起的液化性坏死为无结构的淡红染病灶,其附近组织炎症反应轻微,仅见充血、出血及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溃疡形成时,在溃疡底和边缘仍见残留的坏死组织,周围炎症反应也不明显。如继发细菌感染则可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在坏死组织与活组织的交界处常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在肠壁的小静脉腔内有时也可见到(图19-3)。在组织切片上,滋养体一般呈圆形,直径约20~40μm,核小而圆,隐约可见;胞浆略呈嗜碱性,其中可见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碎片等。在滋养体周围常有一空隙,可能因组织被溶解所致。

临床上,急性期主要为肠道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量增多因含粘液和大量血液及坏死溶解的肠壁组织而呈紫红或暗红色的糊状,伴腥臭。粪检时易找到阿米巴滋养体。由于本病的直肠及肛门病变较轻,故里急后重症状不如细菌性痢疾明显,全身中毒表现也很轻微。

急性期多数可治愈。少数情况下,因溃疡过深,可引起肠穿孔。但因本病病变发展较缓,在穿孔前溃疡底的浆膜层常与邻近组织粘连,故穿孔时仅形成局限性脓肿,很少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肠壁的小血管破裂引起出血者比较常见,但大血管被破坏导致大出血者则很少见。少数因治疗不够及时、彻底而转入慢性期。

2.慢性期 病变病变甚为复杂。一些溃疡已愈合,而另一些溃疡可继续存在并扩大,甚至已愈合的溃疡又再发生坏死。坏死、溃疡、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同时并存,粘膜可增生形成息肉,最终可使肠粘膜完全失去正常形态。肠壁可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变硬,甚至引起肠腔狭窄。有时可因肉芽组织增生过多,而形成局限性包块,称为阿米巴肿(amoeboma),多见于盲肠,临床上易误诊为结肠癌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