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初级护师:《答疑周刊》2017年第7期:
【内科护理学】
【学员提问】普奈落尔是治什么的药?
普萘洛尔【β受体阻断药的降压作用机制】与以下因素有关:
(1)阻断心脏β1受体,使心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排出量降低。开始由于总外周阻力的升高,血压没有明显改变,长时间给药后,总外周阻力适应心排出量的降低,重新调整逐渐降到开始水平或较低,因而血压下降;
(2)阻断肾小球旁器细胞的β1受体,减少肾素分泌,从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发挥降压作用;
(3)可透过血脑屏障,阻断中枢β受体,使兴奋性神经元活动减弱,外周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血管阻力降低;
(4)阻断突触前膜β受体,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5)增加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
普萘洛尔【抗心绞痛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1)降低心肌耗氧量β受体阻断药可使心率减慢,心脏舒张期延长;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减少心脏作功,降低心肌耗氧量,这是此类药物抗心绞痛作用的主要机制。但β受体阻断药所致的心肌收缩力减弱,使射血时间延长,心排血不完全,心室容积扩大,又增加了心肌耗氧量,但总体效应仍是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临床常将本类药物与硝酸酯类药物合用,以抵消其副作用,并产生协同作用。
(2)改善缺血区血液供应β受体阻断药因能降低心肌耗氧量,使非缺血区血管阻力增高,促使血液流向已代偿性扩张的缺血区,从而增加缺血区血流量。其次,由于减慢心率,心舒张期相对延长,有利于血液从心外膜血管流向易缺血的心内膜区。此外,也可增加缺血区侧支循环,增加缺血区灌注量。
(3)改善心肌代谢心肌缺血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游离脂肪酸(FFA)增多。FFA本身代谢时需消耗大量的氧,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的程度。应用β受体阻断药后,阻断β受体,抑制脂肪分解酶活性,减少心肌FFA的含量,并能改善缺血区心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糖代谢,使心肌耗氧量降低。
(4)增加组织供氧应用β受体阻断药可促进氧合血红蛋白解离,从而增加全身组织包括心脏的供氧。
此外,本类药物尚能抑制缺血时由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胶原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血液循环。
普萘洛尔【β受体阻断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1)β受体的上调作用在心力衰竭的进程中,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高浓度的儿茶酚胺可直接损伤心肌,同时使心肌细胞表面的β受体下调,β受体对正性肌力药物的反应逐渐减弱。β受体阻断药可阻断交感神经张力及儿茶酚胺对心肌的毒性作用,从而保护心肌。另外,由于β受体的上调,可使心力衰竭患者的β受体数量及密度增加,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随之增加,也可恢复β受体对正性肌力药的敏感性。
(2)抑制RAS和血管升压素的作用β受体阻断药可抑制RAS和血管升压素的作用,使血管扩张,减少水钠潴留,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肌缺血。β受体阻断药也可逆转和减慢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肥厚、心肌重构及心肌成纤维化。
(3)改善心脏舒张功能β受体阻断药通过减慢心率,延长左室充盈时间,增加心肌血流灌注,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对心脏产生有益的保护作用。
(4)抗心律失常作用β受体阻断药减少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的发生,可改善预后,降低心力衰竭时猝死的发生率。
(5)抗生长和抗氧自由基作用长期应用兼有α受体阻断、抗生长和抗氧化的β受体阻断药如卡维地洛,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学员提问】C为什么正确?
【解析】枕左横也是头先露的一种,并不是文字里有横的就是横位,要看胎儿整体情况。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两轴平行者称纵产式,横产式有肩先露。选项E属于肩先露,不是纵产式。
【儿科护理学】
【学员提问】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能发生的骨改变是什么?
【解析】骨骼改变
(1)头部:3~6个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重者可出现乒乓球样的感觉;7~8个月患儿可有方颅或鞍形颅;前囟增宽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2)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胸部骨骼出现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郝氏沟;胸骨突出,呈鸡胸或漏斗胸,影响呼吸功能。
(3)四肢:6个月以上小儿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小儿开始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因负重可出现下肢弯曲,形成“O”形腿或“X”形腿。常久坐位者可见脊柱后突或侧弯。
【医学教育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学教育网初级护师:《答疑周刊》2017年第7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