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初级药师:《答疑周刊》2017年第28期
问题索引:
1.【问题】老师,巴比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总是没有系统性的记忆,希望帮忙梳理一下。
2.【问题】关于受体激动剂、拮抗剂的亲和力、内在活性的相关内容,不理解,也记不住。
3.【问题】关于抗病毒药各自的特点,老师,能否帮忙总结?
具体解答:
1.【问题】老师,巴比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总是没有系统性的记忆,希望帮忙梳理一下。
【解答】巴比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总结如下:
(1)后遗效应 服用催眠剂量的巴比妥类后,次晨可出现头晕、困倦、思睡、精神不振及定向障碍,也称为“宿醉”现象[医学教育网原创]。
(2)耐受性 反复用药可产生,可能与神经组织对巴比妥类产生适应性及其诱导肝药酶加速自身代谢有关。
(3)依赖性 长期连续服用巴比妥类可使患者产生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迫使患者继续用药。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属二类精神药品,司可巴比妥属一类精神药品。
(4)呼吸抑制 催眠剂量的巴比妥类对正常人呼吸影响不明显,但对已有呼吸功能不全者则可产生显著影响。大剂量则可明显抑制呼吸中枢,呼吸深度抑制是巴比妥类药物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5)急性中毒 大剂量服用(5——10倍催眠剂量)或静脉注射过快,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昏迷、呼吸深度抑制、血压下降、体温降低、反射消失、休克及肾衰竭等,呼吸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6)过敏反应 少数人服用后可见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哮喘等,偶可引起剥脱性皮炎。
2.【问题】关于受体激动剂、拮抗剂的亲和力、内在活性的相关内容,不理解,也记不住。
【解答】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不同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不同。

内在活性:或称效能,是指药物激动受体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具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可以产生类似递质激动受体的效应。激动剂的内在活性可能小于或等于1。[医学教育网原创]
3.【问题】关于抗病毒药各自的特点,老师,能否帮忙总结?
【解答】总结如下[医学教育网原创]:
药物 |
特点[医学教育网原创] |
作用机制 |
阿昔洛韦
|
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抗DNA病毒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HSV)的药物之一。HSV感染的首选药。 |
在感染细胞内被HSV的胸苷激酶及宿主细胞的激酶磷酸化,生成阿昔洛韦三磷酸,可以竞争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也可掺入病毒DNA中,使DNA合成受阻。 |
更昔洛韦 |
对HSV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抑制作用与阿昔洛韦相似,而对巨细胞病毒(CMV)的抑制作用强于阿昔洛韦。 |
进入感染细胞内首先被激活为更昔洛韦三磷酸,后者与鸟苷三磷酸(GTP)竞争相应的酶,从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
碘苷 |
对RNA病毒无效。本品全身应用对宿主有严重毒性反应,故仅局部外用治疗HS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引起的角膜炎、结膜炎。 |
经体内磷酸化后,与去氧尿嘧啶核苷酸竞争磷酸化酶和DNA多聚酶,抑制病毒DNA的合成,也取代胸腺嘧啶核苷酸掺入病毒DNA,从而干扰病毒DNA的复制。 |
齐多夫定 |
临床用于治疗艾滋病及重症艾滋病相关症候群。
|
经宿主细胞酶的作用,转化为齐多夫定三磷酸,以假底物的形式竞争性抑制RNA反转录酶,并掺入到正在合成过程中的单链DNA中,终止病毒DNA链的延伸。 |
拉米夫定 |
对HIV包括对齐多夫定耐药的HIV以及乙肝病毒(HBV)均有抗病毒作用。 |
作用机制同齐多夫定。 |
金刚烷胺 |
特异性地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对乙型流感则无效。
|
能选择性作用于包膜蛋白M2,阻断该蛋白的通道功能,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还能干扰病毒进入细胞,阻止病毒脱壳及其核酸的释出,也可改变血凝素的构型而抑制病毒装配。 |
利巴韦林 |
抗病毒谱较广,但对宿主细胞核酸合成也有一定作用,因此选择性不强。 |
作用机制与进入细胞内磷酸化,竞争性地抑制病毒的三磷酸鸟苷合成,抑制病毒mRNA合成有关。 |
干扰素 |
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也用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及HIV患者的卡波济肉瘤。口服无效,须注射给药。
|
通过诱导机体组织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酶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医学教育网卫生资格西药专业-初级药师《答疑周刊》2017年第28期.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