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掌握临床基础检验学、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医学分子生物学检验等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理论及相关进展。
2.掌握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临床实验室信息化等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3.熟悉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学、遗传学、药理学、医学工程学等与临床检验医学有关的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本专业的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和标准;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2.熟悉医学检验相关的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3.了解统计学、循证医学、循证检验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践应用。
二、专业实践能力
(一)临床化学专业
1.熟练掌握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分析前、中、后的各种因素及应对措施。
2.掌握蛋白质代谢、糖代谢、脂类代谢、骨代谢、水电解质平衡等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肝胆疾病、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各项检查指标的原理、临床意义,并能够就检验结果与临床大夫沟通及提供咨询服务。
3.熟练掌握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
4.掌握临床生化检验方法学评价,包括量值溯源。
5.掌握各种生化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电泳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等)的分析原理、操作、维护和评价方法。
6.掌握常用的生化分析技术(离心技术、电泳技术、PCR等技术)的原理和技能。
7.了解肿瘤标志物、药物检测等检测指标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8.了解实验室能力比对、实验室认可和认证。
(二)免疫学专业
1.熟练掌握临床免疫学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抗原、抗体、补体、备解素等的概念及体外反应的条件、影响因素。
2.掌握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步骤、条件及控制方法。
3.掌握酶标记、核素标记、荧光标记、电化学免疫发光技术的分析原理及设备工作原理。
4.掌握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感染免疫、自身免疫、肿瘤免疫等各检验项目的分析原理、分析方法及分析仪器的操作技术。
5.掌握免疫检验前、中、分析结果产生时各关键步骤及易出现的偏差,判断方法及纠正措施。
6.掌握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的基本理论及操作程序。
7.掌握各项免疫分析技术及仪器、试剂、结果的评价知识。
8.掌握分析结果在辅助诊断及健康评估时的临床意义。
(三)血液学专业(临检专业)
1.熟练掌握血液及骨髓检查、血栓、止血及凝血检查、各种血液病检查的原理和技术。
2.熟练掌握大小便、胸腔积液、腹水、脑脊液、前列腺液等各种体液及分泌物标本的检查技术和试验原理。
3.熟练掌握各类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血沉测定仪、光学显微镜等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日常保养和维护常识。
4.熟练掌握标本分析前、中、后的各种影响因素,并能采取恰当的防范措施,优化分析流程。
5.熟练掌握本专业各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误差分析方法和失控处理程序。
6.熟练掌握本专业各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7.了解血液流变学、流式细胞分析的原理、操作和应用。
8.了解本专业检验技术新进展,部分检验项目的方法学替代状况。
(四)临床微生物专业
1.熟练掌握临床微生物的常规检验技术、仪器操作,以及影响结果分析前、中、后质量的各种因素。
2.熟练掌握微生物药物和敏感试验的理论和技术,能对检验报告提出治疗建议或评论,为临床提供咨询和服务指导。
3.熟练掌握室内质量控制技术和室间质评结果的分析。
4.掌握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的常用技术以及医院感染常见细菌的耐药现状。
5.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
6.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原理及技术。
7.了解疑难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
8.了解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新进展。
附:医学检验技术(综合)
1.蛋白质代谢。
2.糖代谢。
3.脂类代谢。
4.骨代谢。
5.水、电解质平衡。
6.肝、胆疾病诊断指标。
7.肾脏疾病诊断指标。
8.心血管疾病诊断指标。
9.胰腺疾病诊断指标。
10.内分泌疾病诊断指标。
11.离心技术。
12.电泳技术。
13. PCR技术。
14.自动生化分析仪。
15.电泳仪。
16.电解质分析仪。
17.抗原。
18.抗体。
19.补体。
20.备解素。
21.免疫体外反应。
22.特异免疫反应。
23.酶标记。
24.核素标记。
25.荧光标记。
26.电化学免疫发光技术。
27.体液免疫。
28.细胞免疫。
29.感染免疫。
30.自身免疫。
31.肿瘤免疫。
32.免疫分析仪。
33.血液检查。
34.骨髓检查。
35.血栓止血及凝血检查。
36.各种血液病检查。
37.粪便检查。
38.尿液检查。
39.胸腔积液、腹水检查。
40.脑脊液检查。
41.前列腺液检查。
42.血液流变学分析。
43.血液分析仪。
44.尿液分析仪。
45.尿沉渣测定仪。
46.血沉测定仪。
47.普通光学显微镜。
48.微生物常规检查技术。
49.药物敏感试验。
50.医院感染。
51.生物安全防护。
52.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