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神经信号到达轴突末梢时,会引发一系列过程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这些化学物质随后扩散到突触间隙,并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这种结合可以引起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进而影响细胞内外特定离子(如钠、钾、氯和钙等)的流动。
根据神经递质的作用性质不同,它们对突触后膜的影响也可以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类型:
1. 兴奋性效应:当兴奋性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时,通常会导致钠或钙通道开放,使得这些阳离子进入细胞内。这会增加突触后膜内的正电荷浓度,从而导致去极化现象。如果这种变化足够大,就能达到阈值水平并触发动作电位的产生。
2. 抑制性效应:相反地,抑制性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可能会引起氯或钾通道开放,使这些阴离子进入细胞或者阳离子流出细胞外。这会导致突触后膜超极化,即膜内外电位差增大,从而降低该区域产生动作电位的可能性。
总之,通过改变离子流动方向和程度,神经递质能够调节突触后膜的电位状态,进而影响目标神经元的功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