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职业有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噪声: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可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引起永久性听力损失。
2. 振动:手部或全身长时间受到振动的影响,可能引发振动病,表现为手指发麻、疼痛及血液循环障碍等现象。
3. 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射频电磁场等。过量接触非电离辐射可能导致皮肤
烧伤、眼睛损伤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问题。
4. 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这类辐射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能对生物体产生细胞层面的损害,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5. 温度异常:高温或低温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容易出现
中暑;而在寒冷环境中,则可能引发冻伤或其他冷应激反应。
6. 气压变化:在潜水、高空飞行等特殊作业场合下,气压的急剧改变会对人体产生压力效应,导致减压病等问题的发生。
7. 粉尘与微粒物:虽然通常被归类为化学性有害因素,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矿石开采),粉尘也可视为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之一,长期吸入可引起肺部疾病。
以上这些物理性职业有害因素,在不同行业和工种中普遍存在。为了保障劳动者健康,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